粮价承压 农业生产国面临长期考验
全球粮食价格正经历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粮食价格连续第四年下跌,供需不平衡及美元升值为主要原因。受国际粮价影响,各农业生产国也承受着重大压力,其中中国三大主粮价格显示出2015年以来下跌之势。其中,玉米是收储及价格变化影响较大品种。
供大于求是诱因
随着大宗商品的寒冬不断深入,国际粮价也逐渐陷入了历史低位。据悉,FAO的食品价格指数追踪的五大主要食品价格为:谷物、植物油、奶制品、肉类和食糖。其中奶制品的年跌幅最大。
该数据显示,2015年,包括大米在内的谷物价格指数比2014年下跌15.4%;奶制品价格指数比2014年下跌28.5%;肉类价格指数比2014年下跌15.07%;植物油价格指数比2014年下跌19%;食糖价格指数比2014年下跌21%。
而从市场情况来看,谷物的价格下跌主要受制于阿根廷取消出口关税后玉米种植户的出口竞争力增强,也有更多的小麦出口到国际市场,供应进一步宽松;而肉制品价格下跌则主要因为美国对牛肉进口需求减少,市场竞争加剧,同时欧盟猪肉产量激增也导致了价格回落。“从去年整体的情况来看,国际粮价下跌的主要因素还是受制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供应相对宽松以及美元持续表现强势。”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王书童对此表示,“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走低也是一部分影响,因为任何机械、工业品都是最终以原油为原料的,原油价格下滑,意味着外国各种农产品的成本都将下滑。”
实际上,除了全球经济疲软所导致的大宗商品寒冬和美元表现强势等大环境影响因素之外,整体大宗商品市场并没有过多的利空因素。而从国际粮价的角度来说,供应宽松则成为当前困扰国际粮价各品种的共同重要因素。
要谷物类当中的大米品种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近几年国外米价基本稳定,或稳中有所下滑。5%破碎率的泰国越南大米FOB价格一般在355美元~375美元/吨。2015年国外米价下跌迅速,除了经济疲软和原油价格持续走低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国外大米的主产国家泰国和越南大米出口竞争激烈,不断拉低价格。”王书童称,“除此之外,就是供应宽松的问题。”
中国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12月粮价环比下跌1%,至2009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这也使得2015年的粮价同比跌幅扩大至17.1%,为自1990年有纪录以来的第二大跌幅。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当前粮食价格问题主要由供应充足所导致,而就目前国家粮食产量和消费情况来看,短时间供应充足的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因此未来粮价会形成稳中继续下滑趋势。
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粮价是否会真的进入缓慢下行通道,目前仍然无法预测。经合组织和粮农组织编制的《2015~2024年农业展望》报告中也对国际粮价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预测。该报告指出,随着物产量提高,生产力增强和全球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应有助于农产品实际价格在未来十年间逐步回落,但仍可能保持在2000年年初的水平之上。
价改背后是整个产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中国国内粮食种植为例,河南农作物种植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耕种主要都集中在小麦、玉米等品种上。未来必须要采取多种谷物轮作,增加品种多样性和均衡性。
易达研究院院长焦善伟举例称,小麦价格下跌,必然带来面粉价格下跌,面粉若维持稳定上涨,社会、市场各方难以允许。市场的规律是总会有个平衡点,但目前,单边的上涨所带来的效益真正落到农民手中的却微乎其微。因为小麦价格走高,最终其他成本仍会转嫁到种植户身上,如农资成本、生活成本,实际被伤害的还是种植户。“建议改变"单边上涨"的趋势,更多地利用市场调节。另外,让农民慢慢适应粮价市场化有个过渡期,并逐渐配套目标价格补贴、农业保险等措施,最终以市场化为主,政策支撑。”无论是小麦、玉米、大豆,在焦善伟看来,它们的需求皆与宏观经济有很大关系。当前,各个行业都能够反映出来需求的走弱,从国际而言,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印度、阿根廷等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速放缓的趋势仍会延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