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会员单位登录后可以阅读本栏目详细信息,点击登录。
您好,申请成为会员后可以阅读此信息,点击申请。
发布日期:2015-11-26 浏览量:37
11月25日,新华网北京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略显生僻的经济术语时下正成为中国从官方到学界的讨论热词,它势必成为中国“十三五”时期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不仅攸关中国经济航船的稳健前行,更与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身为组长的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月18日,习近平在马尼拉APEC会议期间发表演讲时表示:“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十天之内,中国最高领导人面向海内外两提“供给”,为中国未来发展理念和改革重点定调。
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被视为“拉开了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大幕”。
这份指导意见提出,要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引导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包括简政放权、金融改革、国企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
在现阶段,中国之所以要强调“供给侧改革”,是要减少供给侧对市场信号反应的阻力与干扰,让市场供给对需求做出积极反应,达到市场平衡的状态。
“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来自结构,而非总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如果中国继续扩大投资等需求端政策,不仅效用递减,对结构性调整也将力有不逮。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