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好,会员单位登录后可以阅读本栏目详细信息,点击登录

温馨提示

您好,申请成为会员后可以阅读此信息,点击申请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资讯

临储政策转向对玉米市场影响

发布日期:2015-08-17    浏览量:41

2008年开始,我国以临时收储的形式对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进行宏观调控,此举与2006年起施行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异曲同工,走过了这么多个年头,政策的效果利弊参半。近年,从民间都顶层设计,都看到了变革的必要性,直到去年大豆、棉花等品种取消了临储政策,以目标价格取而代之,改革才真正开始。当前,决策层又再次发出了玉米临储政策转向的声音,这一变动对农民的影响如何,对整个玉米行业的影响如何?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农业部最新公布了一份名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80号建议答复摘要”,其中提到: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农情,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效”的原则,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对于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应继续坚持最低收购价,但要改变价格刚性上调的市场预期,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弱化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收入”功能,减少农民增收对粮食市场价格上涨的过度依赖,同时统筹运用好价格支持和补贴两个手段,保护农民利益。对于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需求弹性大、产业链条长、国内外市场关联程度高的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调节供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下游企业:喜闻乐见   如果取消玉米临储价格,让市场发挥价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那么远高于国际水平的粮食、肉类价格将大幅降低,国内这块价格洼地将会被填平。能够享受国际低粮价的利好,下游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应该喜闻乐见。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国际市场粮价在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下跌14%,跌至五年最低。国际粮价的大幅下跌,对于粮商来说,有利于降低成本,是一个利好因素。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4财年,跨国粮商归属于控股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2.48亿美元,与上一年度的13.42亿美元相比,增长约70%。而截止今年2月底的前九个月,总部位于美国的嘉吉公司净利润达到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可是,这对国内企业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用。由于我国对玉米、小麦和稻谷实行的托市政策,不管国际粮价如何低迷,国内价格依然“风景独好”,连续十年呈上涨态势。而另一边厢,国家对这些品种进口配额管制,国际粮食的低价效应无法很好地传递至国内(当然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传递的,通过各种渠道的进口),因此国内粮食价格仍然居高不下。   显然,谁能拿到进口配额谁就能占得先机。但对于一般民营企业而言,要拿到进口粮食的配额很难,要向官方申请、报批,手续繁琐。尽管今年国家改变了进口配额的分配方式,通过与托市粮的拍卖量挂钩,但这更加增加了企业获得配额的成本。拍卖到粮食之后各种手续仍然要继续办理之外,企业还要承担远高于市场价格的托市粮拍卖成交价,这个价差大约在300-400元/吨。   中粮可算是当前进口配额政策的最大得益者。不过,虽然如此,与庞大的粮食市场相比,中粮即使全部配额都拿光了,所占的比例也不高,中粮的粮食业务并不能摆脱成本较高的影响。所以我们看到,中粮在小麦加工业务上虽然比大米的亏损状态稍好一些,获得微利,但利润率实在太低,仅为1.5%左右。而已经晋身为全球资产第一的国际粮商地位的中粮,其尴尬之处是,盈利能力很低,与老牌国际粮商的差距仍然相当大。所以,对于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中粮而言,国内粮食政策的进一步放开,无疑是利好的,即使这会让其损失一些既得的小利益。   玉米的用途极广,从农业部公布的文件来看,未来玉米要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玉米价格随行就市,对养殖企业、玉米深加工企业降低成本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大量用玉米的温氏集团、中粮集团以及其他养殖、玉米深加工企业,成本至少短期内有望大幅降低。   看完了上述这些当前政策的“既得成本”者,我们再看看“既得利益者”,改革主要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给理顺了,就好办了。实际上,改革的未来前景也应该是惠及更广大的群体,改革才有意义。   作为托市粮最主要的收购主体(很多年份甚至是唯一的收购主体),中储粮每年都运作着庞大的粮食收储规模。由于这部分享受国家的补贴,且轮换价差由中央财政兜底补贴,可以说中储粮经营着稳赚不赔的生意。但这不代表中储粮可以超脱于市场惨淡的境况之外。近年来,随着轮换越来越难,中储粮系统被曝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以玉米为例,去年和今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量分别超过7000万吨和8000万吨,中储粮作为最主要的收购主体,承受的压力非常大,要解决收购、仓容、管理等各环节的问题。由于仓容有限,中储粮只能放在代储点里存储,摊子铺得太大,监管成本十分高,一些合作库点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时被曝出违法违规的行为,使中储粮的形象大为受损。   因此,由市场决定玉米的价格,对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的中储粮或许也是一件好事。2014年,中国取消了棉花、大豆临时收储,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在农业部的最新文件中,玉米和油菜籽也被明确界定为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农产品,只剩下稻谷和小麦继续实行最低价收购,预计中储粮未来的收储压力减小,可以从根本上帮助中储粮走出舆论风暴的中心,或是利好。让中储粮的功能收缩至最核心的保护国家口粮安全,把铺得太大的摊子收回来,这对整个粮食行业都是有好处的。   未来玉米市场:如何调节供需平衡?   放开玉米价格,变临储政策为目标价格,这对未来玉米市场的供需关系影响几何?笔者认为,一方面,随着价格的回归,国产玉米的需求会大增,抢回部分进口粮占领的市场。一产品的“滞销”,主要就是价格高于市场认可的水平,或者该产品完全被市场淘汰了。玉米的情况显然属于前者,我国玉米无论从工业上还是饲用上的需求,未来整体看,仍将处于上升阶段,虽然上升速度可能会下降。很可惜的是,近年我们却因为价格的固化,使得这部分需求被进口粮食以低价优势满足了,而国产粮食却躺进了国家仓库等着贬值。就像国内大规模的奢侈品需求一样,很大一部分被分流到国际市场上了。玉米价格的回归,需求无疑将得到真正的启动。二是供给会得到优化,产生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我们曾深入分析过,托市政策对普通粮的激励远大于优质粮。因此,农民自然选择更多快好省又旱涝保收的普通粮,而放弃种植优质粮了。目前广东部分地区出现了优质稻比普通稻还要便宜的问题,就是因为优质稻随行就市,而普通稻有地方收储需求的支撑。棉花的问题也一样,近几年实施临时收储政策,产量高收益就好,棉农种棉花关注的只是产量要高,这造成我国棉花尤其是新疆棉花质量下降明显。而要提高棉花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实现优质优价。从各方了解的情况来看,随着新疆直补政策的推进,棉花价格逐步向市场化转变,交售和加工企业有意识将棉花分等级处理,以提高效益。   农民没有了补贴怎么办?   一是要落实目标价格补贴,二是要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其从生产到销售等环节都更加产业化。按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和国务院部署,2014年,我国启动新疆棉花、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并在试点省(区)取消相关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这意味着农产品领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重大调整,由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向目标价格政策转换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截至目前,政策实施已一年有余,从当前情况看来,效果并不尽人意。问题仍然很多,关键是如何真正让政策落地。甚至有声音表示,粮食目标价格补贴在中国行不通,还是完善一下最低收购价制度比较靠谱。现阶段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但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有更加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从这个角度看,目标价格的改革势在必行。   今年4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清华中国经济高层讲坛”提出,减少对粮食的全方位补贴,鼓励农产品进口,引起轩然大波。其实这是国际潮流。农业补贴不是天然存在的,而农业也不是天然的弱势产业。发达国家长期坚持巨额农业补贴,很可能是出于政治的,而非产业的需要。我们只看到“发达国家的农业有补贴”,而且“其农业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但这只能表明两者有相关性,不一定构成因果关系。而近年,美国也一直在推动农业法案的改革,削减农业补贴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深陷巨额农业补贴泥淖的日本,也在寻求解决方案。   不要忘了我们的松辽平原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   有不少人认为,我国农业落后,其最根本原因是国家补贴不够。实际上,我们真正要理顺的是,我国粮食竞争力低下背后的各种机制:包括以中间环节为主的补贴政策——托市政策是粮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生产成本的抬升以及生产模式的落后;粮食流通环节的漏损较大,流通成本增加;从国际竞争的角色看,卖家会比买家更有动力降低价格的等。   当前,我国东北的松辽平原玉米带与同纬度上的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合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美国和乌克兰都是全球的玉米出口大国,靠的就是价格优势。今年,乌克兰取代了美国成为对华玉米出口第一大国,就是因为乌克兰出口商在黑海以外地区提供的玉米报价极具竞争力,比美国玉米便宜约每蒲式耳0.20美元。而这两个国家的玉米价格都远低于中国。   作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的东北地区,其地位则暗淡很多。究其原因,是“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未得到真正的发展。虽然国家年年都很重视农业,一号文件也与农业有关,但农业仍然被贴上“花钱不赚钱”的“落后产业”的标签。事实上,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的"玉米带"的农业一样,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适于玉米生长,而地域类型也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其主要不同点是经营方式不同,这也是最根本的。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与东北整个经济体的问题一致:仍然以国有经济为主体,老国企的思维主导,不利于市场活力的释放和企业的发展。此外,在农业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我国也远逊色于美国,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济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再加上实施了近7年的临储政策,玉米市场从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形态变为政策主导的形态,国产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尽失。如果能与时俱进调整补贴方式,多措并举切实释放制度活力,一定可以培育一个完善的粮食市场,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摆脱低水平循环。
返回列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41号嘉泰国际大厦A座9层927-929室

电话:010-85966807

传真:010-85983697

E-mail:dfxhbgs@siacn.org.cn

扫一扫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282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583号 技术支持:富源科技

Copyright © 2024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282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583号 技术支持:富源科技

扫一扫 关注我们